據統計,我國現有確診慢性病患者近3億,這些患者大多伴隨著長期的腸道微生態紊亂和失調。腸菌移植(FMT)是慢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指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微生物群落移植到患者腸道內,重建患者微生態環境,來預防和治療各類胃腸功能障礙性疾病及合并帕金森病、自閉癥、老年癡呆等腸道外疾病。
為推動腸菌移植產業發展,國內首個“中國人腸源模式菌種庫”應運而生,以華大智造自動化樣本庫存儲平臺搭配測序儀的“存+讀” 雙平臺作為工具支撐,賦能FMT技術在慢性疾病領域研究。
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以財政貼息與專項再貸款的方式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面向高校、醫院、中小微企業等9大領域。作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提供商,華大智造積極響應,“存+讀”雙平臺組合應用將為開展腸菌移植轉化研究等相關單位提供平臺模式參考,助力腸道微生物領域發展。
產學研醫聯動,推動前沿科技轉化
2021年9月26日,上海人體腸菌移植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簡稱工程中心)在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和上海上藥信誼藥廠等單位的支持下正式揭牌成立,創建了國內首個“中國人腸源模式菌種庫”,打造中國腸菌移植患者的“糞便銀行”,建設糞菌數字化質量控制和管理體系。
工程中心由腸菌功能開發、腸道微生態制劑和臨床診療中心三大體系組成,形成產學研醫聯動新模式,致力于打造國內領先的腸道菌群調控和治療多種慢性疾病的標準化示范基地。
工程中心揭牌儀式現場
存以“智”用,
賦能腸菌移植技術應用建設
其中,智能化功能中心的“中華標準腸菌庫”引進了華大智造超低溫自動化生物樣本庫MGICLab-LT作為糞菌樣本的存儲平臺,出入庫流程均實現標準化、自動化,預計年底正式啟用。
樣本存儲作為樣本庫建設的重要一環,是優質樣本充分利用和發揮價值的前提。華大智造超低溫自動化生物樣本庫MGICLab-LT,致力于打造定制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樣本庫存儲新模式,可為樣本提供長期穩定的超低溫安全保護,提供精確到單管級別的的智能自動化存取,釋放雙手更保障人員安全。搭載信息管理軟件,讓樣本管理高效、便捷,降低錯誤率。
在腸菌移植檢測中心,通量靈活的高通量基因測序儀MGISEQ-2000支持雙載片(FCS/FCL)獨立運行,可按需選擇測序載片數量和規格,無需湊樣,承載著供體樣本篩選工作,銜接了新型腸菌膠囊研制與生產制備環節,助力腸菌移植技術的成果轉化應用。
華大智造MGISEQ-2000助力“存”環節后的樣本測序工作
“存+讀”平臺組合,
共促腸道微生態產業的發展
目前,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是上海市衛健委審批通過的唯一“FMT培訓和質控中心”,并牽頭制定國際FMT相關專家共識,起草上海市菌群移植技術管理規范并經上海市衛健委發布。
未來,華大智造“存+讀”平臺工具將持續賦能腸道菌群標準化示范基地。同時,在領域設備更新改造政策號角下,為加快腸菌移植標準化建設、推進腸菌移植術診療技工程化研究與開發,為共同促進腸道微生態產業的發展和慢性病腸菌移植規范化治療提供堅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