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豬肉生產與消費第一大國,生豬產業是我國畜牧乃至農業的支柱產業。然而我國生豬種業卻大而不強,由于前期缺乏足夠的技術投入、政策保障、人才支撐,我國種豬性能同國外頂尖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每年仍然需要從國外進口一定數量的種豬。當前,我國生物種業受到高度重視,種豬育種也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
長期以來,我國一大批科學家默默耕耘,守護著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幸福與安全。其中,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院長、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武漢種豬測定中心主任趙書紅教授,潛心攻克和推廣動物基因組與育種關鍵理論技術,為我國生豬種業提供重要理論基礎和原創性新技術,推動生豬種業高質量發展。
從事豬遺傳育種研究30年,趙書紅教授及其團隊始終如一,通過創新理論和技術,來解決產業應用中的實際問題,取得了豐碩成果。
隨著豬基因組圖譜繪制完成,豬育種進入基因組育種時代。趙書紅教授指出,“豬的經濟性狀遺傳機理較為復雜,為了提高種豬改良速度,我們需要解析豬功能基因組信息,為此我們團隊創建了豬調控組學技術,鑒定了豬調控元件及調控區的突變位點,這些研究成果為豬功能基因組育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1 豬基因組的順式調控元件和三維基因組結構
隨著組學數據日益豐富,趙書紅教授帶領團隊創建豬整合組學基因挖掘技術,結合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表觀組等組學技術,鑒定出大量功能突變位點,并基于此開發了豬80K功能位點基因芯片,同常規標記位點基因芯片相比,功能位點基因芯片育種值估計準確性更高。
趙書紅教授介紹道,“我們自主開發的高效液相基因芯片技術,結合華大智造的DNBSEQ-T7測序儀,實現了液相基因芯片技術全流程國產化,打破了國外固相基因芯片技術壟斷。目前已開發的80K功能位點基因芯片在揚翔、中糧、海大、金旭等多家生豬育種龍頭企業中開展使用”。
“考慮到基因組育種數據自主分析算法、工具缺乏情況,我們團隊研發了育種值評估新方法KAML,以及高效處理百萬級群體、千萬級分子標記的育種大數據的分析軟件HIBLUP,建立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組高效育種技術體系”,趙書紅教授指出。據悉,HIBLUP軟件、工具已被50多個國家使用,支撐了國內多家大型農牧企業的種豬育種,顯著提升育種效率。“另外,我們還研發出豬基因組選配技術,通過基因組精準匹配分析,實現了杜洛克和長大二元母豬的精準選配,同隨機選配相比,精準選配后代三元豬出欄時間顯著縮短、料重比(FCR)更低。通過聯合基因組選種和基因組選配技術,能夠最大化利用優秀基因的效應,提升生豬養殖效益。” 趙書紅教授繼續說道。
圖2 趙書紅教授(中)和實驗室部分學生
趙書紅教授團隊不但在豬基因組選育的基礎研究中成果豐碩,還積極致力于推進創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武漢影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武漢影子基因”)孵化了華中農業大學及校內動物遺傳與育種專家團隊的科技成果,力求通過產學研一體化,實現基因育種領域的突破。
自成立以來,武漢影子基因專注基因組育種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提供基因芯片設計制備、基因組育種大數據分析、基因組育種軟件開發、表觀遺傳研究與功能突變位點挖掘等技術服務。
武漢影子基因于2021年從華大智造引入DNBSEQ-T7超高通量測序平臺,DNBSEQ-T7可以進行深度測序并產出大量的數據。自引進以來,DNBSEQ-T7保持滿負荷運行,出色的數據產出能力,保證了結果的快速交付,助力武漢影子基因為全國四十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十余家動物育種企業提供科研及育種技術服務。
高通量測序技術極大地開發了基因組資源,并逐步成為分子育種新發展的推動力。“結合全基因組測序的數據,再配上相關的計算工具和算法,還有軟件,完整的基因組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就搭建起來了”,趙書紅教授說道。
圖3 華大智造超高通量測序平臺DNBSEQ-T7于武漢影子基因
聚焦動物遺傳育種領域,帶領團隊勇闖豬育種科技創新“無人區”,趙書紅教授帶領團隊不斷創新生豬育種理論和技術,推動產學研合作,打造中國豬種業創新高地。
未來,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影子基因、華大智造將持續緊密合作,致力解決我國種業卡脖子難題,助推我國生物種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養殖企業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