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腦科學領域的首座DCS Lab組學前沿實驗室在上海舉辦DCS多組學技術研討會(第一期)。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副主任顧一希,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細胞組學首席科學家、杭州分院院長劉龍奇,華大智造中國營銷中心全國大客戶總監趙明在現場發表致辭,來自腦科學領域的知名學者和技術專家就最新的研究成果、應用前景和挑戰展開了探討。
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副主任顧一希表示:“秉承開放合作的理念,上海腦中心將充分發揮DCS Lab在組學研究領域的優勢,基于腦中心的單細胞測序平臺,搭建和優化多組學技術平臺,為上海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為‘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等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服務,實現高水平研究創新資源互補和協同,構建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區域的協同發展,實現腦智領域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的合作與突破。”
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多組學技術在腦科學領域的前沿應用”,由上海腦中心單細胞測序平臺負責人鄭昌虹博士主持。在學術專場,來自臨港實驗室的李澄宇研究員分享了其團隊在腦細胞圖譜、腦聯結圖譜和腦功能空間圖譜等多個方向的研究進展。杭州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劉龍奇研究員對DCS Lab組學技術進行了系統介紹,并對腦細胞圖譜在單細胞水平和時空轉錄組水平的分析結果進行了綜合展示。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沈志明博士介紹了利用Stereo-seq技術在獼猴屏狀核建立空間細胞圖譜的研究。杭州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劉石平研究員介紹了DCS Lab組學數據助力大腦演化的研究。臨港實驗室的魏武研究員分享了團隊在長讀長測序技術上最新的研究成果。
技術專場則由多名技術專家介紹華大組學技術的最新進展及應用,涵蓋了從單細胞轉錄組、FFPE樣本上的時空組學技術到蛋白轉錄組技術各個領域。部分與會科研人員對DCS Lab的技術印象深刻,表達了強烈的合作興趣與意愿。
“DCS Lab組學技術是指D-基因組學技術(DNA Omics)、C-細胞組學技術(Cell Omics)和S-時空組學技術(Spatial Omics),以及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之上創新性引入的其他技術,多種先進技術交叉、融合和應用,才能真正為人類認識大腦、了解人類意識的起源,提供充分的工具助力。”劉龍奇研究員說。
左:單細胞水平的腦細胞圖譜;右:時空組學視角下的腦細胞圖譜
人類大腦有860億個神經元細胞,而細胞的功能是由細胞內部不同層面的信息以及它所處的微環境共同決定的,而細胞內部不同層面的信息包括了DNA序列結構、DNA表觀結構、基因轉錄組的表達、蛋白的表達等等,因此腦細胞圖譜的繪制是艱難的但重要的。
在研究發展過程中,研究對象從小鼠大腦到人類大腦,研究難度越來越大,人腦體積約是鼠腦的15倍,神經元數量是鼠腦的1000倍,要獲得全面的研究數據,離不開大規模測序。上海腦中心DCS Lab現已入駐華大智造DNBSEQ-T7高通量測序平臺,支持4張測序載片同時上機,在生化、流體及光學系統進行全面優化后,最快可在24小時內生成至少7Tb的數據,具備腦科學領域大科學項目所需的大規模測序能力和快速響應力。
上海腦中心DCS Lab依托于原有的單細胞測序平臺而生,實驗環境和配套完善,實驗人員能夠熟練操作高通量基因測序儀DNBSEQ-T7、基因數據中心一體機ZTRON Lite和自動化樣本制備系統MGISP-100等多款設備,現已完成數百例樣本的單細胞測序和時空組學測序工作(平均Q30≥90%),并已建立高效穩定的中樞神經系統單細胞核及單細胞懸液制備體系和操作規范SOP,全流程本地化,下機數據質量高且源頭可溯,能夠對大科學計劃等前沿研究項目提供迅速響應和基礎支撐,加快大科學項目的科研落地,推進腦智領域多學科交叉協同創新。
關于DCS Lab組學前沿實驗室
DCS Lab組學前沿實驗室由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與華大智造共同建設,上海腦中心單細胞測序平臺負責運行管理。在華大生命科學研究技術的支持下,開展腦智領域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的前沿研究,為構建以上海為核心,輻射長三角區域的腦科學研究發展網絡提供平臺支撐。
未來平臺還將不斷引入新技術,秉承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理念,同時在DNA、細胞、組織等不同維度,對樣本進行批量處理和成體系化的研究,為腦科學前沿研究和國家重大研究任務提供技術支撐與服務,為上海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中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