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遺傳資源是現代生物醫學發展的基石,伴隨著精準醫療和再生醫學技術的發展,樣本資源保藏的活性備受重視。而在生物樣本庫領域,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代表著樣本保護和科研效率的全新提升。
華大智造圍繞生命的“讀寫存”,致力于成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締造者”。在“存儲”領域,目前已覆蓋-196℃至4℃全溫域的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其中,超低溫自動化生物樣本庫MGICLab-LT系列已完成技術升級,具備超大容量、可實現鏡面化無霜以及新增AI視覺輔助校準技術等,將再次定義生物樣本庫的行業新標準,為用戶提供更高效、更穩定、更安全的樣本管理解決方案。
超低溫自動化生物樣本庫MGICLab-LT系列
基于此次技術升級,MGICLab-LT系列大幅提升了樣本庫的整體性能,有效保障了樣本的長期穩定存儲,旨在為科研及臨床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礎設施。
超大容量:
存儲量新增37%、內部結構優化
面對海量樣本的存儲需求,為支持國家級及區域中心樣本庫的建設需求,華大智造對超大存量樣本庫進行了全面技術升級——在相同占地面積下,存儲量增加了37%。通過內部結構優化和高密度存儲方案的應用,以及設備間布局的改進,不僅最大化提升了空間利用率,還顯著提高了存儲密度。
這一創新升級不僅增強了設備存儲性能,還為更大規模的樣本存儲提供可能,全面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物樣本存儲需求。
鏡面化無霜:
除霜功能全面升級,能耗降低60%
在樣本庫運行過程中,結霜是一個常見問題,它會導致設備表面形成厚霜層,進而降低自動化運行穩定性,甚至可能影響樣本質量與安全。
為此,MGICLab-LT系列對除霜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以確保設備在長期運行中保持最佳性能。采用風冷干燥技術,實現了系統自動化運行的“鏡面化無霜”狀態,有效解決結霜問題,降低維護頻率,提升設備的穩定性和高效性。
同時,與升級前的干燥系統相比,能耗降低了60%。這一升級不僅顯著提高了樣本庫的工作效率,還大幅減少了能源消耗。
AI視覺輔助校準技術:
讓精準成為現實
低溫環境下自動化設備的精準運行一直是技術難點。長期處于-20℃的極低溫環境中,金屬與非金屬材料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收縮和變形,這直接影響到設備的運行精度,增加了維護難度和成本。
為解決這一問題,LT系列引入了AI視覺輔助校準技術。通過視覺識別與算法技術相結合,該技術能夠實時優化設備運行精度,有效縮短設備自動校準位置時間與樣本存取時間。
主要功能包括:
1.精準定位:視覺+AI算法可以準確定位自動化樣本庫內部凍存架、凍存盒和凍存管的位置,確保自動化設備在低溫環境下穩定運行。
2.信息核對:在樣本入庫時,視覺系統結合條碼掃描儀對樣本數量及信息進行雙重核對,確保與任務單信息一致,避免人為錯誤。
3.自動糾正位置偏移:當自動化結構在轉運、挑管等環節中因低溫環境導致位置偏移時,視覺系統能夠實時檢測并自動修正偏差,或在必要時發出異常警報,確保出入庫任務不受影響。
4.智能故障識別:在執行挑管任務時,視覺系統能夠智能識別樣本管的狀態,并記錄每一個步驟。若出現故障,系統會及時發出報警信息,保證樣本安全。
華大智造MGICLab-LT系列樣本庫通過一系列先進的技術升級,極大提升了樣本存儲和管理的效率與安全性。無論是在超大容量存儲、自動化運行的穩定性,還是AI視覺輔助校準技術的應用,華大智造將不斷推動自動化生物樣本庫領域的創新,助力用戶更高效、更精準、更節能地進行樣本保存與分析。
此前,華大智造超低溫生物樣本庫已在多地投入使用,比如已經交付至我國迄今為止投資規模最大、保存樣本最多的海洋漁業種質資源庫——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交付至國內首個'中國人腸源模式菌種庫”——上海人體腸道菌群工程技術中心,交付至北京市首批新型研發機構之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交付至為青藏高原生物種質資源提供更優保藏基礎——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及交付至大連理工大學附屬中心醫院(大連市中心醫院) 、中山六院等項目。
華大智造作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締造者,圍繞生命的“讀寫存”,在“存”產品布局上不斷堅持創新與研發,解決用戶痛點,為樣本的高質、高效、安全存儲及保藏貢獻力量。未來,華大智造將繼續推陳出新,從上游工具平臺切入,進一步開拓多種應用場景,賦能生命科技發展。